1、天寒地冻 [tiān hán dì dòng]
源自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六十五回:“目今天寒地冻,军马难以久住,权且回山。”
解析:形容天气极为寒冷。
2、无地自容 [wú dì zì róng]
源自:《三国志·魏志·管宁传》:“夙宵战怖,无地自厝。”
解析: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。形容非常羞愧。
3、刻不容缓 [kè bù róng huǎn]
源自:宋·周密《齐东野语》:“帝王即位,即是好日,兼官历又吉,何疑?事不容缓。”
解析:指形势紧迫,一刻也不允许拖延。
4、刻骨铭心 [kè gǔ míng xīn]
源自:唐·李白《上安州李长史书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铭刻心骨。”
解析:铭刻在心灵深处。形容记忆深刻,永远不忘。
5、死心塌地 [sǐ xīn tā dì]
源自:元·无名氏《鸳鸯被》第四折:“这洛阳城刘员外,他是个有钱贼,只要你还了时方才死心塌地。”
解析:原指死了心,不作别的打算。后常形容打定了主意,决不改变。
6、入地无门 [rù dì wú mén]
源自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法眼宗·西余体柔禅师》:“进前即触途成滞,退后即噎气填胸,直得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。”
解析:形容陷入无路可走的困境。
7、清水衙门 [qīng shuǐ yá mén]
源自:《人民日报》1953.12.6:“有人说:文教机关也要节约吗?清水衙门,节约起来,星星点点,有什么用处!”
解析:比喻没有油水的机构或地方。
8、脱胎换骨 [tuō tāi huàn gǔ]
源自:宋·释惠洪《冷斋夜话》卷一:“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,谓之换骨法;窥入其意而形容之,谓之夺胎法。”
解析:原为道教用语。指修道者得道以后,就转凡胎为圣胎,换凡骨为仙骨。现比喻通过教育,思想得到彻底改造。
9、脱口而出 [tuōkǒu ér chū]
源自: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八回:“虽然不至于通部滚瓜烂熟,大约一部之中,至少亦有一半看熟在肚里,不然怎么能够脱口而出呢?”
解析:不经考虑,随口说出。
10、足不出门 [zú bù chū mén]
源自: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五:“却说苏盼奴自赵司户去后,足不出门,一客不见,只等襄阳来音。”
解析:不出大门一步。指闭门自守。
11、画蛇添足 [huà shé tiān zú]
源自:《战国策·齐策二》:“蛇固无足,子安能,而外学其文,虽有贤师良友,若画脂镂冰,费日损功。”
解析:画蛇时给蛇添上脚。比喻做了多余的事,非但无益,反而不合适。
12、肉眼凡胎 [ròu yǎn fán tāi]
源自:《西游记》第六三回:“寡人肉眼凡胎,只知高徒有力量,拿住妖贼便了;岂知乃腾云驾雾之上仙也。”
解析:迷信的说法,指尘世平常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