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宁缺毋滥 [nìng quē wù làn]
源自: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五回:“即令宁缺勿滥;这开封是一省首府;祥符是开封首县;却是断缺不得的。”
解析: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,宁可少一些,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。
2、陈词滥调 [chén cí làn diào]
源自:《闻一多全集·三·宫体诗的自赎》:“所以常常是那套褪色的陈词滥调。”
解析:陈:陈旧,陈腐;滥:浮泛不合实际。指陈腐、空泛的论调。
3、推陈出新 [tuī chén chū xīn]
源自:清·戴延年《秋灯丛话·忠勇祠联》:“不特推陈出新,饶有别致。”
解析: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,剔除其糟粕,吸取其精华,创造出新的文化。
5、因循守旧 [yīn xún shǒu jiù]
源自:《汉书·循吏传序》:“光因循守职,无所改作。”
解析:因循:沿袭;守旧:死守老的一套。死守老一套,缺乏创新的精神。
6、事出有因 [shì chū yǒu yīn]
源自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四回:“郭道台就替他洗刷清楚,说了些‘事出有因,查无实据’的话头,禀复了制台。”
解析:事情的发生是有原因的。
7、化为乌有 [huà wéi wū yǒu]
源自:汉·司马相如作《子虚赋》:“楚使子虚使于齐,王悉发车骑,与使者出畋。畋罢,子虚过姹乌有先生,亡是公存焉。”
解析:乌有:哪有,何有。变得什么都没有。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。
8、变化多端 [biàn huà duō duān]
源自: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·陈从善梅岭失浑家》:“这齐天大圣神通广大,变化多端。”
解析:形容变化极多。也指变化很大。
9、一事无成 [yī shì wú chéng]
源自:唐·白居易《除夜寄微之》:“鬓毛不觉白毵毵;一事无成百不堪。”
解析: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。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。形容毫无成就。
10、国无宁日 [guó wú níng rì]
源自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一回:“宋大国也,起倾国兵,盛气而来……吾国无宁日矣。”
解析:宁:安宁。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。
11、互通有无 [hù tōng yǒu wú]
源自:唐·韩愈《原道》:“为之贾,以通其有无。”
解析:通:往来。拿出自己多余的东西给对方主,与之进行交换,以得到自己所缺少的东西。
12、一通百通 [yī tōng bǎi tōng]
源自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:“这猴王也是他一窍通时百窍通,当时习了口诀,自习自练,将七十二般变化,都学成了。”
解析:通:通晓。一个主要的弄通了,其他的自然也都会弄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