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一穷二白 [yī qióng èr bái]
源自:毛泽东《论十大关系》十:“我曾经说过,我们一为‘穷’,二为‘白’。‘穷’就是没有多少工业,农业也不发达。‘白’就是一张白纸,文化水平、科学水平都不高。”
解析:穷:指物质基础差;白:指文化和科学落后。比喻基础差,底子薄。
2、三心二意 [sān xīn èr yì]
源自:元·关汉卿《救风尘》第一折:“争奈是匪妓,都三心二意。”
解析:又想这样又想那样,犹豫不定。常指不安心,不专一。
3、半夜三更 [bàn yè sān gēng]
源自:元·马致远《青衫泪》第三折:“这船上是什么人,半夜三更,大呼小叫的。”
解析:一夜分为五更,三更是午夜十二时。指深夜。
4、毁誉参半 [huǐ yù cān bàn]
源自:茅盾《温故以知新》:“正常的现象是毁誉参半。这个毁誉参半……会争出一个对作品既不偏高,也不偏低的恰好评价。”
解析:说坏话的和说好话的各占一半。表示对人的评价没有一致的意见。
6、愤世嫉俗 [fèn shì jí sú]
源自:唐·韩愈《杂说》:“然吾观于人,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,希矣。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?”
解析:愤:憎恶,痛恨;嫉:仇恨,痛恨;世、俗:当时的社会状况。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、憎恶。
7、愤愤不平 [fèn fèn bù píng]
源自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八回:“王子成父诸人,俱愤愤不平,请于桓公,欲劫鲁侯,以报曹沫之辱。”
解析:愤愤:很生气的样子。心中不服,感到气愤。
8、不卑不亢 [bù bēi bù kàng]
源自:明·朱之瑜《答小宅生顺书十九首》:“圣贤自有中正之道,不亢不卑,不骄不诌,何得如此也!”
解析:卑:低、自卑;亢:高傲。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,既不低声下气,也不傲慢自大。
9、不耻下问 [bù chǐ xià wèn]
源自: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”
解析: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,而不觉得不好意思。
10、刨根问底 [páo gēn wèn dǐ]
源自:老舍《老张的哲学》第三二:“一辆汽车碰在一株老树上,并没伤人……谁能刨根问底的要证据。”
解析:比喻追究底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