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与人为善 [yǔ rén wéi shàn]
源自: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取诸人以为善,是与人为善者也。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。”
解析:与:赞许,赞助;为:做;善:好事。指赞成人学好。现指善意帮助人。
2、虚与委蛇 [xū yǔ wēi yí]
源自:《庄子·应帝王》:“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,吾与之虚而委蛇。”
解析:虚:假;委蛇:随便应顺。指对人虚情假意,敷衍应酬。
3、画蛇添足 [huà shé tiān zú]
源自:《战国策·齐策二》:“蛇固无足,子安能,而外学其文,虽有贤师良友,若画脂镂冰,费日损功。”
解析:画蛇时给蛇添上脚。比喻做了多余的事,非但无益,反而不合适。
4、足不出户 [zú bù chū hù]
源自: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五:“却说苏盼奴自赵司户去后,足不出门,一客不见,只等襄阳来音。”
解析:脚不跨出家门。
5、夜不闭户 [yè bù bì hù]
源自:《礼记·礼运》:“是故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,是谓大同。”
解析:户:门。夜里睡觉不用闩上门。形容社会治安情况良好。
6、奋不顾身 [fèn bù gù shēn]
源自: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。”
解析:奋勇向前,不考虑个人安危。
7、赤身裸体 [chì shēn luǒ tǐ]
源自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4回:“耀武扬威,辱骂不绝;多有解衣卸甲,赤身裸体,或谁或坐。”
解析:赤:光着。大部分身体或全身裸露。
8、出尔反尔 [chū ěr fǎn ěr]
源自: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出乎尔者,反乎尔者也。”
解析:尔:你;反:通“返”,回。原意是你怎样做,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。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,前后自相矛盾。
9、适得其反 [shì dé qí fǎn]
源自:清 魏源《筹海篇 议守上》:“今议防堵者,莫不曰:‘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,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。’不知此适得其反也。”
解析:适:正,恰好。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。
10、适可而止 [shì kě ér zhǐ]
源自:《论语·乡党》:“不多食”宋·朱熹注:“适可而止,无贪心也。”
解析:适可:恰好可以。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,不要过头。
11、心如止水 [xīn rú zhǐ shuǐ]
源自:唐·白居易《祭李侍郎文》:“浩浩世途,是非同轨;齿牙相轧,波澜四起。公独何人,心如止水;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。”
解析:形容心境平静,毫无杂念。
12、十指连心 [shí zhǐ lián xīn]
源自: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七回:“十指连心,可怜昏死在地。”
解析:十个指头连着心。表示身体的每个小部分都跟心有不可分的关系。比喻亲人跟自身休戚相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