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文质彬彬 [wén zhì bīn bīn]
源自:《论语·雍也》:“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,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”
解析:文:文采;质:实质;彬彬:形容配合适当。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,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。
2、卖文为生 [mài wén wéi shēn]
源自:唐·杜甫《闻斛斯六官未归》:“故人南郡去,云索作碑钱。本卖文为活,翻令室倒悬。”
解析:指以出卖诗文所得来维持生计。
3、无所不为 [wú suǒ bù wéi]
源自:《三国志·吴书·张温传》:“揆其奸心,无所不为。”
解析:没有不干的事情。指什么坏事都干。
4、各取所长 [gè qǔ suǒ cháng]
源自:唐·吴兢《贞观政要》:“用人如器,各取所长。”
解析:指要善于运用事物或人本身所具有的长处。
5、生不逢时 [shēng bù féng shí]
源自:《诗·大雅·桑柔》 :“我生不辰,逢天僤怒。”
解析:生下来没有遇到好时候。旧时指命运不好。
6、逢场作戏 [féng chǎng zuò xì]
源自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六:“竿木随身,逢场作戏。”
解析:逢:遇到;场:演戏的场地。原指旧时走江湖的艺人遇到适合的场合就表演。后指遇到机会,偶尔凑凑热闹。
7、从中作梗 [cóng zhōng zuò gěng]
源自:清·张集馨《道咸宦海见闻录》:“是以粮道必应酬将军者,畏其从中作梗也。”
解析:在事情进行中,设置障碍,故意为难。
8、从恶如崩 [cóng è rú bēng]
源自: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谚曰: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。”
解析:指为恶如山崩那样容易。
9、礼崩乐坏 [lǐ bēng yuè huài]
源自:清·章炳麟《与简竹居书》:“中唐以来,礼崩乐坏,狂狡有作,自己制则,而事不稽古。”
解析: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。
10、为非作恶 [wéi fēi zuò è]
源自:洪深《青龙潭》第三幕:“骇得他们胆小葸葸地不敢为非作恶。”
解析:做种种坏事。同“为非作歹”。
11、人满为患 [rén mǎn wéi huàn]
源自: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二章一:“客栈小,已经人满为患。”
解析:因人多造成了困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