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明辨是非 [míng biàn shì fēi]
源自:《礼记·中庸》:“慎思之,明辩之,驾行之。”
解析:分清楚是和非、正确和错误。
2、为非作歹 [wéi fēi zuò dǎi]
源自:元·尚仲贤《柳毅传书》:“我且拿起来,只一口将他吞于腹中,看道可还有本事为非作歹。”
解析:做种种坏事。
3、不识好歹 [bù shí hǎo dǎi]
源自:《醒世恒言·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[九阿姐]方才告诉我许多话,说你不识好歹,放着鹅毛不知轻,顶着磨子不知重,心下好生不悦。”
解析:不知好坏。指愚蠢,缺乏识别能力。
4、不卑不亢 [bù bēi bù kàng]
源自:明·朱之瑜《答小宅生顺书十九首》:“圣贤自有中正之道,不亢不卑,不骄不诌,何得如此也!”
解析:卑:低、自卑;亢:高傲。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,既不低声下气,也不傲慢自大。
6、尊师重道 [zūn shī zhòng dào]
源自:《后汉书·孔僖传》:“臣闻明王圣主,莫不尊师贵道。”
解析:道: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,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。尊敬师长,重视老师的教导。
7、罪恶深重 [zuì è shēn zhòng]
源自:宋·欧阳修《与十四弟书》:“某罪逆深重,不自死灭。”
解析:指做了很大的坏事,犯了很大的罪。
8、兴师问罪 [xīng shī wèn zuì]
源自: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》卷二十五:“元昊乃改元,制衣冠礼乐,下令国中,悉用蕃书、胡礼,自称大夏。朝廷兴师问罪。”
解析:发动军队,声讨对方罪过。也指大闹意见,集合一伙人去上门责问。
9、不安于室 [bù ān yú shì]
源自:《诗经·邺风·凯风·序》:“卫之淫风流行,虽有七子之母,犹不能安其室。”
解析: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