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黯然失色 [àn rán shī sè]
源自:南朝梁·江淹《别赋》:“黯然销魂者,惟别而已矣。”李善注:“黯然,失色貌”
解析:黯然:心里不舒服、情绪低落的样子;失色:因惊恐而变以脸色。本指心怀不好,脸色难看。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,远远不如。
2、黯淡无光 [àn dàn wú guāng]
源自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四回:“头上戴一个黯淡无光的亮蓝顶儿,那枝俏摆春风的孔雀瓴已经虫蛀的剩了光杆儿了。”
解析:黯淡:同“暗淡”,不明亮,昏暗。形容失去光彩。
3、问心无愧 [wèn xīn wú kuì]
源自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十二回:“就是将来外面有点风声,好在这钱不是老爷自己得的,自可以问心无愧。”
解析:问心:问问自己。扪心自问,毫无愧色。
4、不耻下问 [bù chǐ xià wèn]
源自: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”
解析: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,而不觉得不好意思。
5、声泪俱下 [shēng lèi jù xià]
源自:《晋书·王彬传》:“因勃然数敦曰:‘兄抗旌犯顺,杀戮忠良,谋图不轨,祸及门户。’音辞慷慨,声泪俱下。”
解析:一边说一边哭。形容极其悲恸。
6、恶声恶气 [è shēng è qì]
源自:曹禺《北京人》第三幕:“曾思懿:(半天在抑压着自己的愠怒,现在不免颜色难看,恶声恶气地)去,要你去干什么?”
解析:形容说话语气很凶狠,态度粗暴。
7、应接不暇 [yìng jiē bù xiá]
源自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从山阴道上行,山川自相应发,使人应接不暇。”
解析:暇:空闲。原形容景物繁多,来不及观赏。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,应付不过来。
8、短兵相接 [duǎn bīng xiāng jiē]
源自:战国·楚·屈原《九歌·国殇》:“车错毂兮短兵接。”
解析:短兵:刀剑等短兵器;接:交战。指近距离搏斗。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。
10、满园春色 [mǎn yuán chūn sè]
源自:宋·叶绍翁《游小园不值》诗:“春色满园关不住,一枝红杏出墙来。”
解析: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。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。
11、功德圆满 [gōng dé yuán mǎn]
源自:隋·隋炀帝《入朝遣使参书》:“奉五月二日诲,用慰驰结,仰承衡岳,功德圆满,便致荆巫。”
解析:比喻举办事情圆满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