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潜移默化 [qián yí mò huà]
源自: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慕贤》:“潜移暗化,自然似之。”
解析:潜:暗中同,不见形迹;默:不说话,没有声音。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、影响而发生了变化。
2、沉思默想 [chén sī mò xiǎng]
源自:魏巍《路标》:“在沉思默想的时候,我仿佛听到一种深沉有力的呼喊。”
解析:形容深入地思考。沉:深。默:不作声。
3、暮气沉沉 [mù qì chén chén]
源自:宋·陆游《访毛平仲问疾与其子适同游柯山》:“楼堞参差暮气昏。”
解析:暮气:黄昏时的烟霭;沉沉:低沉。形容精神萎靡不振,缺乏朝气。
4、宦海浮沉 [huàn hǎi fú chén]
源自:茅盾《子夜》:“好计策!不是十年宦海浮沉,磨老了的,就想不出来。”
解析:指官场生涯曲折复杂,变化不定。
5、学海无涯 [xué hǎi wú yá]
源自:明·张岱《小序》:“学海无边,书囊无底。世间书怎读得尽。”
解析:学海:知识。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。
6、天涯咫尺 [tiān yá zhǐ chǐ]
源自: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“天威不违颜咫尺。”唐·李中《宫词二首》:“门锁帘垂月影斜,翠华咫尺隔天涯。”
解析:咫:古代长度单位,周制八寸,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;咫尺:比喻距离很近。比喻距离虽近,但很难相见,像是远在天边一样。
7、尺有所短 [chǐ yǒu suǒ duǎn]
源自:南朝·梁锤嵘《诗品》卷下:“元长士章,并有盛才,词美英净,至于五言之作,几乎尺有所短。譬应变将略,非武侯所长,未足以贬卧龙。”
解析:比喻事物有其短处,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合适的。
8、截长补短 [jié cháng bǔ duǎn]
源自: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今滕绝长补短,将五十里也,犹可以为善国。”
解析:截取长的,补充短的。比喻用长处补短处。
9、所见所闻 [suǒ jiàn suǒ wén]
源自:宋·王安石《慈溪县学记》:“则士朝夕所见所闻,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。”
解析:看到的和听到的。
10、听而不闻 [tīng ér bú wén]
源自:《老子》第十四章:“听之不闻名曰希。”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”
解析:闻:听。听了跟没听到一样。形容不关心,不在意。
11、总而言之 [zǒng ér yán zhī]
源自:《容斋随笔·卷六·洗儿金钱》:“若总而言之,殆不可胜算。”
解析:总的说起来。